找到相关内容9095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本法师答:天台宗所立之三惑,何谓三惑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见思惑、尘沙惑、无明惑,名为三惑。凡夫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尚未证成无上佛道,因而拥有的一切迷惑。   见思惑是凡夫的迷惑,见思惑中的见惑是知见的迷惑,如身见边见等五不正见,思惑是...事业,故名尘沙惑。   无明惑即根据根本无明而言,能障蔽中道实相之理,断尽即成佛。   此三惑中,见思惑为粗,尘沙惑为中等,无明惑为细,其性质各不相同。这是天台宗将凡夫、二乘、菩萨未证成究竟果地,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224312166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如何才能看出修行者有没有“道行”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道行之深浅,有时行于外,有时行于内,有时内外兼行,权实不定,正反不定,要知道修行者的道行高低深浅,是不容易的,毕竟,佛去高深莫测,非凡夫俗情所能窥测。   具体而言,依正法而勤修,...我们倒不必费用心机试探,因为自的智慧与道行不足,焉能以井窥天,免得阴错阳差,把圣人(梵语arya)误当凡夫(梵语prthag-jana),把凡夫误认圣人,圣凡混淆,岂非自乱脚步,涂败于地!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355212293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有人发心想学佛、修行,但习气重,不能持戒,怎么办?

    放逸而造业,因造业而感召痛苦的果报,乃至沉沦于生死(梵语samsara) 的深渊。   凡夫在因地修行,必须愿力坚强,心要禀持持戒的重要性,毕竟,持戒(梵语sila)可以令凡夫由生死的此岸到达解脱(梵语vimoksa)的彼岸,持戒能由烦恼的此岸可到达清净的彼岸,持戒能由流转的此岸到达还灭的彼岸,持戒能由凡夫的此岸到达圣者的彼岸。   同样的理由,如果不能持戒,那将会继续不断的流转生死,感召无量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511112326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人死亡之时,其神识(灵魂)从人体的那个部门脱离出去呢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这可分为两个立场而论之:一、有证果者。二、一般凡夫之辈。   一、有证果的人:已证成果位的圣者,当入涅槃(梵语nirvana)之际,其神识是自在无碍的,既无生何有死!故不生不灭,无来无去,说是从身体的那部门脱出者,皆为戏论!   二、一般凡夫之辈:凡夫之辈当命终之际,是不自在的、痛苦的、难熬的、悲惨的,根据唯识学的说法,有这么阐述,当命终者的神识,将要脱离身体之时,随各人的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480512413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为何佛陀说要等到证得阿罗汉果,才可相信你的心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凡夫(梵语prthag—jana)毕竟是凡夫,起心动念不定,变化多端,不易掌握,如同心猿意马,始终定不下来,如同水中的浮萍,漂流不定;凡夫的心也如此一般,若任意信自心,易被自心所害惨,分分秒秒皆在生灭变化故。  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:“慎勿信汝意,汝意不可信。慎勿与色会,色会即祸生。得阿罗汉(梵语arhan)已,乃可信汝意。”   阿罗汉已证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7374512621.html
  • 问:在修行中退步,怎样调整自身心态?

    修行的退步有两种情况:一是正常的退步,一是非正常的退步。修行过程,是降服凡夫心的过程。而凡夫心是无始以来形成的,虽然我们每天按特定的法门不断修习,但在此过程中,面对不同境界,凡夫心仍会发作,修着修着就失去感觉了。只要按正确的方法去做,这种退步是正常的,且往往是进步的前奏,所以不必着急。 另外,还有不正常的退步。根本未按一定方法去修,在修行过程中也未能持之以恒,而是三天打鱼二天晒网,刚修出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34278102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人死亡之时,其神识从人体的哪个部门脱离出去呢?

    如本法师答: 这可分为两个立场而论之:一、有证果者。二、一般凡夫之辈。 一、有证果的人:已证成果位的圣者,当入涅槃(梵语nirvana)之际,其神识是自在无碍的,既无生何有死!故不生不灭,无来无去,说是从身体的那部门脱出者,皆为戏论! 二、一般凡夫之辈:凡夫之辈当命终之际,是不自在的、痛苦的、难熬的、悲惨的,根据唯识学的说法,有这么阐述,当命终者的神识,将要脱离身体之时,随各人的境界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6/20560682884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天台宗所立之三惑,何谓三惑?

    如本法师答:见思惑、尘沙惑、无明惑,名为三惑。凡夫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尚未证成无上佛道,因而拥有的一切迷惑。 见思惑是凡夫的迷惑,见思惑中的见惑是知见的迷惑,如身见边见等五不正见,思惑是思想...故名尘沙惑。 无明惑即根据根本无明而言,能障蔽中道实相之理,断尽即成佛。 此三惑中,见思惑为粗,尘沙惑为中等,无明惑为细,其性质各不相同。这是天台宗将凡夫、二乘、菩萨未证成究竟果地,内心所有之迷惑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22894740.html
  • 智随法师答:念佛可以与鬼神感应吗?

    净空老法师所讲的一段开示节录,请问师父:我们依据善导大师思想的学人能否依止此一说法?南无阿弥陀佛!祈请师父开示解疑。顶礼! 智随法师答:南无阿弥陀佛:   作为生死凡夫,念佛首先是为自己,自己求往生,自己了生死,有此自利之后,方行大悲劝化,所谓自信教人信,真成报佛恩。无我的人才能不为自己,此非凡夫所能达到。   念佛之人,只求与弥陀相应,不与鬼神相应,反而希望鬼神也来念佛与佛相应。无论人与...

    智随法师

    智随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1/15010534632.html
  • 问:如何分辨善知识的真伪?

    从他平时的生活习惯上看,他的贪心、嗔心、疑心还有多少?如果和凡夫一样,那他还证得成果,就是骗人。证得阿罗汉果,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邪见这些根本烦恼就断了。如果你是圣人,凡夫的习气,你自然没有。凡夫的心散乱,圣人的心不会散乱,凡夫心颠倒,很多事情看不清楚,但开悟的人就明白,起心动念都会有因有果,所以他不会乱动念。 现在你贪吃,就是饿鬼,再看看贪的程度和贪的是什么东西。(如果见了东西好吃,心念一动,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15677474.html